- · 郑崇选:彰显“文化自信”,浦东30年提供了怎样的实践范例?[11/20]
- · 林兰:浦东“十四五”时期“两业融合”发展思考[11/18]
- · 黄凯锋 马丽雅:扎实推进健康扶贫[11/18]
- · 方师师:算法推荐、精准定制、千人千屏:什么是“过滤泡”?如何在“过滤”的世界里生活?[11/18]
- · 李骏:这一在关键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,将开启我国社会建设、发展与治理的新阶段[11/10]
- · 张兆安:四个变化,看浦东对上海的改变[11/09]
- · 黄凯锋:为上海文化追求卓越创造条件[11/05]
- · 陶希东 :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思路及策略[11/02]
“正在消失的报纸”:基于两起停刊事件的元新闻话语研究——以《东方早报》和《京华时报》为例
作者: 白红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
关键词: 停刊 危机 元新闻话语
摘要:纸质媒体的关闭已经成为传统新闻业陷入“危机”的一个标志。本文以《东方早报》和《京华时报》的停刊为案例,广泛搜集围绕这两起报纸停刊事件的新闻报道、评论和网络讨论,以元新闻话语为理论视角进行一个探索性的研究,意在揭示不同话语主体对于停刊事件的阐释模式及其意义。总体而言,在危机话语的主框架下,不同的话语主体对于停刊事件的阐释略有不同,又形成了告别、纪念、怀旧、转型等子框架。对危机的认知和应对关系到新闻业的未来,但从围绕停刊事件的讨论来看,还有不少亟待解构的迷思。
上一篇:微信公众号账号今后可迁移
下一篇:加拿大报纸行业遇冷多家裁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