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须知
  《新闻记者》杂志是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,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,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、全国新闻核心期刊、中文 ...

环境公害报道:受害者叙事、议程设置与理性协商——以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为例

作者: 周海燕

摘要:4月17日,中央电视台“新闻直播间”的报道《不该建的学校》,把持续已达4个月之久的常州外国语学校“毒地”事件推上了全国舆论的高光点。在报道中,记者披露,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新校区在没有完成环评程序的情况下未批先建,而其周围是原常隆化工含一家农药厂在内的生产厂区。2015年12月开始,有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察觉学校周边出现刺激性气味,得知是常隆地块在进行土壤修复施工。与此同时,孩子们陆续出现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症状,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,家长们意识到这在学生中并非个别现象。


上一篇:自媒体传播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噪音——以《疫苗之殇》大讨论为例
下一篇:媒体融合,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学习什么

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版权所有    沪ICP备 05033235
通信地址: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   邮政编码:200040